儿童网 > 童话故事 > 红色故事 > “苏区包公”美名传

何叔衡的故事:“苏区包公”美名传

2021年06月06日 00:18:37佚名红色故事
1932年8月,工农检查部收到一封控告信,信中反映瑞金县苏维埃干部多报灯油费,还用油换酒,常大吃大喝

《“苏区包公”美名传》是一篇红色故事,由9gexing.com整理发布,希望大家会喜欢。

1931年秋,何叔衡离开上海,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瑞金。跟毛泽东等人一起参加中国工农民主政府的领导工作,毛泽东主席任命他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兼“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善于调查研究,坚持秉公执法​​,被广大群众誉为“苏区包公”,他除恶惩贪的许多故事在苏区广为流传。

1932年5月的一天,一封举报信送到何叔衡手中,信中说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滥用职权,向群众摊派索要财物,利用地痞流氓欺压群众,称霸一方。何叔衡读完信后非常吃惊:竟有这样的“组织部长”!他决定亲自带队到村里进行调查。

通过在群众中进行深入的了解,得知举报信的内容完全属实,陈景魁理应得到严惩。然而,陈景魁的同伙们狂妄地将一封装有子弹头的信塞进工农检查部的门缝里,明摆着,这是在威胁。紧接着,又有人劝何叔衡说:“陈景魁有一帮黑势力,千万要小心,动不得呀!”“某位领导讲过,陈景魁不能杀。”但何叔衡不为所动,更坚定了法办陈景魁的决心。他说:“我身为执法干部,要排除干扰,主持公道,没有公道,民众如何生存?革命如何发展?”

经过公审,将陈景魁执行枪决,其他恶棍和打手也受到了严惩。受害的群众为感激部长为民申冤,特地酿了香米酒送来。可何叔衡却婉言谢绝:“我们本是专门与那种向群众索要财物的坏人作斗争的,怎么能反过来收受你们的东西呢?”群众为之大受感动。这样,“苏区包公”的美名便在苏区传开了。

1932年8月,工农检查部收到一封控告信,信中反映瑞金县苏维埃干部多报灯油费,还用油换酒,常大吃大喝。因为信上没有写控告人的姓名,工作人员就当废纸随手扔了。何叔衡严肃地批评道:“你怎么能随便将它扔掉呢?快去找回来!要知道,没有具名的匿名信,更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能这样随便处理群众来信。”

看完来信后,何叔衡决定亲自带检查组去调查。他首先从饭馆勤杂人员那里了解到瑞金县苏维埃干部吃喝腐化的情况;又进一步从机关发现在纸张、邮票、药品的使用上查出许多问题;再到县苏维埃财政部查账,问题立刻变得清晰——果然查明10至11月多报灯油400余斤,9至11月假造购纸收据400多元,10月份谎报房子搬迁伙食费1000余餐等多项违法违纪的证据。

何叔衡深感问题严重,因为当时中央训令中曾明确规定: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的要判处死刑。于是何叔衡向中央政府汇报了整个情况,毛泽东非常严肃地指出:共产党的旗帜就是要打倒一切贪官污吏,贪污不倒,百姓遭殃,必须严查严办。

何叔衡立即一面将罪犯的一笔笔赃款账目在《红色中华》报公布于众,一面依法签署逮捕令。10月16日,在叶坪广场上,苏维埃最高法庭对这些贪污人员进行了公审,贪官污吏最终得到了应有的制裁,苏区人民无不称快。

何叔衡一心为公,心系百姓,除恶惩贪,为苏区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想查看更多红色故事,请访问:红色故事

本文标题:何叔衡的故事:“苏区包公”美名传

本文地址:https://www.9gexing.com/hongse/41107.html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