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打草惊蛇 原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解释 真相不明就应查实,洞察了实情之后再采取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敌人隐秘计谋的必要手段。 战例 公元218年,刘备领兵十万进军汉中。曹操闻讯大惊,然后亲自统领四十万大军抵达汉水,欲与刘备决一死战。刘备见曹操大军压阵,自知难以正面抵挡,便令蜀军退至汉水以西,与曹兵隔水相峙。 为了谋划破敌之策,刘备和诸葛亮出营行至岸边,观察两岸地形。诸葛亮发现汉水上游有一座土山,可埋伏千余名士兵。他轻摇鹅毛扇,思量片刻,心中有了妙计。 回营后,诸葛亮叫来赵云,对他说道:赵将军,你领五百士兵,埋伏到汉水岸边的那座土山后面。让每个士兵者带上皮鼓、号角。不论黄昏、半夜,只要听到营中一声炮响,你们便一起擂鼓、吹角、呐喊,但切不可出战。赵云心中疑惑,不过因为诸葛亮以往常有奇思妙计,所以他也没多问,就去安排人手前往土山了。 次日一早,曹兵大队人马都站在对面岸边叫阵,他们大声嘲笑辱骂蜀军,气焰嚣张。可蜀军按照诸葛亮的命令,丝毫不去回应对方的挑衅,大家都安静地待在营地没出来。曹兵叫嚷了半天,也没见蜀军有所行动,他们都觉得没趣,便悻然回营了。 到了深夜,诸葛亮站在高处观察对岸敌营。见曹营里灯火已侉灭,军士们都歇息了,他便命令,军营中放遍一声。土山后的运云听到信号,立刻令手下五百士兵一起擂鼓吹角。顿时,震耳欲聋的鼓是声和呐喊声轰然响运,对岸的曹兵全都被惊醒了。曹兵一阵惊慌,以为有蜀兵突袭,都匆忙穿上盔甲出营迎敌。 曹操听见喧哗,也赶紧出帐查看。见众人慌乱,忙派人前去打探,结果是虚惊一场,于是让士兵们都回营安歇。 诸葛亮等曹兵们睡下,敌营安静下来,他又命令再次响炮。霎时间,鼓角又鸣,呐喊又起。曹兵们闻声又被惊醒,慌忙是桑准备迎敌。等他们_到岸边,对面蜀军营一点儿品青秦也疫有,也们只好拖着矛长刀枪画营。 这一夜,如此这般反复了数次,弄得曹兵彻夜不得安宁,全都疲惫不堪。部将见状,对曹操说道:主公,这一定是诸葛亮的诡计,我们不用理睬他,每管让士兵们休息吧。但曹操一向多疑,唯恐诸葛亮另有谋划,所以每次听到声响,他还是要出来查看。结果一连三夜,夜夜都是这样折腾一番,害得曹操整日惊魂不定,寝食难安。 最后曹操无奈,只得传令退兵三十里,找开阔处安营扎寨。诸葛亮仅凭打草惊蛇一计就顺利逼退了曹兵,为之后汉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分析 打草惊蛇原意为打到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军事上指用某些手段惊扰敌方,令对方自乱阵脚,暴露出弱点,我方即可乘乱制服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