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走为上 原文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解释 为了保全部队的实力,避开强敌,这样做也没什么可指责的,因为这并不违背用兵的常道。 战例 战国时期,楚庄王为了扩大势力,派大将杨窗率大军发兵攻打庸国。 杨窗本以为庸国国小势弱,此役必胜无疑。结果没想到,庸国的城池固若金汤,防御工事非常严密,而且都城地形易守难攻。楚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但庸国全体军民奋力抵抗,楚军难以推进。 杨窗急于立下战功,眼见久攻不下,就显得越来越心浮气躁。在一次战斗中,他只身追击庸军将领,却不幸中了埋伏,被庸军俘虏了。楚军没了统帅,只好悻悻然打道回府。不过庸国忙于防御,疏于看管。三天后,杨窗寻到机会,竟从庸国逃回了楚国。 杨窗一身的泥巴都来不及洗干净,就急急忙忙地进宫向楚王报告了庸国的情况。最后,他担心地说道:庸国军民齐心合力,誓死奋战,如果我们不调集主力大军,恐怕难以取胜。憎此时,在旁边一直一言不发的大将师叔突然开口对楚王说道:大王,微臣建议,不如用佯装败退之计,以骄庸军。然后乘机攻之,其必败。楚王很感兴趣,倾身问道:怎么做,师叔就把作战计划详细地告诉了楚王。于是楚王就改派师叔重新带兵进攻。开战不久,楚军就佯装难以招架,败下阵来,向后撤退。 就这样一连七次,楚军节节败退。庸军七战七捷,不由得骄傲起来,觉得楚军也不过如此而已。 庸军认定楚军很弱,渐渐就放松了戒备,斗志也没以前那么高昂了。 这时,楚庄王率领增援部队赶来,师叔对楚王说:我军七次佯装败退,庸人已十分骄傲,现在正是发动总攻的大好时机。于是楚庄王便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庸国。庸国将士还在庆祝七战七捷,怎么也不会想到楚军突然杀回。庸军顿时乱作一团,慌里慌张地仓促出城应战。怎奈楚军攻势强大,已经松懈下来的庸军根本抵挡不住。最终楚军一举打败庸军,灭了庸国。 分析 走为上是指,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地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这在谋略中也算是上策。军事上多指战略性的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