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网 > 儿童读物 > 三十六计 > 混战计 >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

《三十六计》混战计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07-25混战计 人已围观

《三十六计》汇集了历代兵家军事理论的精华,为人们系统地解释了谋略在战争中的运用,今天个性儿童网给大家带来其中的一计:金蝉脱壳。

提示:《《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 共有76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为2分钟。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

原文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解释

保存阵地原貌,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正如叶周易卦象所示:稳住敌人,暗中转移,趁敌不备,逃脱险境。

战例

东晋明帝时期,大将王敦起兵造反,顺长江东下,进攻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企图篡权夺位,自己当皇帝。明帝司马接报后,亲自率领大军应战。两军在鄱阳湖畔扎营对峙。

司马为了探明敌营情况,决定亲自出马。众将一听,都竭力反对,生怕皇帝遭遇不测。可司马仗着自己武功高强,坚持换了便装,只身策马到王敦大营一探虚实。

一开始,王敦大营外的守卫见到这个穿着破旧的老百姓骑马而过,也没有在意。不过没多久,见他总是在营外转悠,还探头张望,守卫就有些戒备了。守卫又仔细打量那人,他虽然穿得破烂,气质高贵,仪表堂堂,不像普通人。于是守卫赶紧向王敦报告。

王敦听了守卫的描述,觉得那人很可能就是明帝司马。

他心中暗喜:本桑就想杀了明帝,以夺王位,没想到,他自己送上门来了。于是王敦叫来正在巡营的五名士兵,命令他们立刻出去捉拿营外之人。

此时,司马正在专心观察敌营情况,忽见营门打开,五名带刀士兵枣马向他。他心知不妙,忙掉头往回逃。

士兵们见他紧张逃跑,更加觉得此人可疑,故快马加鞭,紧追不舍。

幸亏司马骑的是皇家专用的千里马,一时半会儿士兵们还逼不上。司乌运通运想如何矛能拖主他们。他看见眼前有片柳树林,有一位老婆婆在林前的茶馆里卖水,茶馆前有好几条岔路。司马眼睛一亮,有了主意。

他在骑马经过茶馆的时候,意将手中的马鞭扔在了老婆婆的跟前,然后纵马绕过树林,向一条岔路逃去。

老婆婆还没来得及抬眼看清,就见一样发亮的东西落在了自己脚边。她弯腰拾起,仔细一瞧,原来是条马鞭。不过,这条马鞭非同寻常,它是用金丝银线缠绕而成,金子做的鞭柄上还镶嵌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珍珠、翡翠、玛瑙。那鞭子在老婆婆的手上熠熠生辉,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老婆婆这辈子哪儿见过此等宝贝,立刻看呆了。

再说那五名士兵一路追过来,没想到,拐个弯就不见了人影。他们看见茶馆前的老婆婆,就赶紧下马询问。还没开口,他们看见老婆婆手里的金马鞭,就一把抢了过来。那些小兵也从没见过这么稀罕的东西,他们个个惊讶得张大了嘴,争着抢着拿来鞭子细看,结果居然把追人的事给忘了个一干二净。等到王敦带人也一路赶到,他们才回过神来,上马再追,可这时候司马已经稳稳当当地坐在自己的营帐内喝茶了。

王敦眼见到手的王位就这么没了,气得夺过那条金马鞭,一见的宝物吸引了追兵的注意力。靠着“金蝉脱壳”一计,逃离了险境。

分析

“金蝉脱壳”原指: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比喻用计脱身。用于军事上是指,通过伪装等手段迷惑敌人,稳住对方,而我方则乘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的。

    点击下载DOC 返回混战计

    扫描二维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