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网 > 儿童读物 > 三十六计 > 攻战计 > 《三十六计》之借尸还魂

《三十六计》攻战计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07-24攻战计 人已围观

《三十六计》汇集了历代兵家军事理论的精华,为人们系统地解释了谋略在战争中的运用,今天个性儿童网给大家带来其中的一计:借尸还魂。

提示:《《三十六计》之借尸还魂》 共有63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为2分钟。

《三十六计》之借尸还魂

《三十六计》之借尸还魂

原文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解释

凡是自身能有所作为的人,往往难以驾驭和控制,因而不能为我所用曰凡是自身不能有所作为的人,往往需要依赖别人求得生存和发展,因而就有可能为我所用。将这种自身不能有所作为的人加以控制和利用,就像叶周易卦象所显示的那样,不是我向幼稚蒙昧的人寻求帮助,而是幼稚蒙昧的人主动寻求我的帮助。

战例

秦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项梁、项羽叔侄也揭竿而起,杀了会稽郡(以今江苏苏州为中心的江浙地区)郡守殷通,举兵反秦。

项梁、项羽叔侄率领江东精兵八千,西渡长江,转战于江淮之间,屡战屡胜,部队迅速壮大到七万多人。项梁的威望曰渐升高,因为他原本是楚国人,所以他手下的部将和谋士都极力怂恿他自立为楚王。

项梁一时拿不定主意,正在犹豫不或时,一士兵进帐禀报道:“将军,有位老人自称智谋过人,欲为将军效力,请求晋见。”项梁很是好奇,便接见了他。老人自称范增,满头白发,约有七十多岁,但精神矍铄,言谈举止果然非同一般。

项梁索性把立王之事告诉了范增,想听听他的看法。范增低头思索片刻,随即说道:“依老朽之见,不如借尸还魂。”项梁一听,颇感兴趣,问道:“怎么讲?”范增说:“将军不如立楚国王族后裔为王。秦灭六国后,楚人对秦怨恨最深,反抗最烈。

百姓如果得知先王后裔复辟称王,必然会闻风而至,聚集到您的麾下。您不仅能随意控制楚王,还能得到民心,岂不是一举两得,项梁听罢,觉得有道理,便立刻派人四处寻访楚国王室的后裔,终手在民间找到一个叫熊心的牧童。他正是目前客死于秦国的楚忉子。于是项梁将牧童迎至楚地,奉其为楚怀王,定盱眙为国都,项梁则自封为武信君。

有了楚怀王做傀儡,项梁果然得到了楚地百姓的爱戴,投靠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快他的军队人马就扩大到了数十万。

楚怀王自幼就是牧童出身,根本没有执政的能力,所以凡事都听项梁的安排。项梁自然就成了楚地最有权势的人。

公元前208年,项梁战死,项羽继续扩大楚军势力。灭秦后,项羽见楚怀王已无利用价值,便将他改号义帝,流放他乡。而项羽自称西楚霸王,至此独霸一方。

分析

“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的目的,获得利益。

    点击下载DOC 返回攻战计

    扫描二维码手机浏览